您现在的位置: 白术 > 白术种植 > 正文 > 正文

敲重点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的笔记,白术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2/5/7 11:38:26

《张仲景五十味药证》这本书是探讨了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常用的50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,下面是其中两味中药——白术和茯苓,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。

白术

白术

白术证,下利渴,心下满,小便约,伴水肿,短气疴,兼冒眩,泽泻合,四肢沉,疼痛诀,头昏花,坐舟车,动易汗,懒工作,饮水后,食不多,胃内胀,如壅塞,苔薄白,胖大舌,大便稀,用之合。

白术

1.白术茯苓配伍可治小便不利及口渴。

小便不利:小便量少及排泄不畅。

2.白术、黄芪均能利水。

黄芪主治在表之水,故浮肿、汗出比较明显。

白术主治在里之水,故以口渴、眩晕、身重、大便性状改变为明显。

3.五苓散:白术18g,茯苓18g,猪苓18g,泽泻30g,桂枝12g。

五苓散的客观应用征,是患者大多舌体胖大而有明显的齿痕。

注意:使用白术不论体形胖瘦,但患者多呈黄肿貌,肌肉松软,容易浮肿,特别是尤为明显,如眼睑浮肿。另外,必见舌体胖大而淡,或有齿痕,或舌面白苔,或舌面水滑。

茯苓

茯苓

茯苓证,主眩悸,口中渴,溲不利,口少津,思饮意,饮忌多,致短气,饮后吐,名水逆,溲不畅,尿痛急,伴水肿,或便秘。用茯苓,重察舌,舌胖大,齿痕多,舌多润,用之得。入汤剂,量大乐,配散剂,小量合。

茯苓

1.悸、小便不利是使用茯苓主要指征。

2.茯苓主治“眩悸、口渴而小便不利者。

3.茯苓主治口渴及小便不利。其渴感并不严重,只是口内少津而思饮,虽饮而不多。

4.茯苓舌:舌体多胖大,边有齿痕,舌面较湿润。胖人舌体大,固然多茯苓证,瘦人见舌体胖大者,茯苓证更多见。

舌体胖大而有齿痕,多为五苓散证、苓桂术甘汤证;

舌体瘦小而有齿痕,多为半夏厚朴汤证。

注意:茯苓证与白术颇多相似之处,故仲景使用茯苓多与白术同用。所不同之处,白术重在治渴,而茯苓重在治悸。故前人称白术能健脾生津,而茯苓则能安神利水。

文章来源于网络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baishue.com/bzzz/12365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白术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