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??????免费领
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讲一则医案故事。生动地告诉我们,万病之根,皆在脾。
故事的主人公,叫做熊寥笙。生于年,享百岁高寿。是四川人,历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、重庆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,先后参与创办了重庆的第一、医院。新中国成立前,他曾主编《国医月刊》,和当时的取消中医的政策抗衡,为中医的发展,立下了功勋。
有一次,熊老先生接待一个才3岁的小患者,是一个小女孩。
就是已经延续一个月咳嗽,怎么也不见好。西药吃了一大堆,没有效果。
除了咳嗽,还特别爱冒虚汗。特别是额头上,咳嗽起来,汗就呼呼往外冒,像洗头了一样。孩子食欲差,每顿只能吃小半碗的东西。大便一日两次,稀溏,量少。
精神倦怠,一点都不活跃,看上去病气沉沉。
熊先生为孩子诊脉,发现脉象很细弱。
配伍:党参,焦白术,茯苓各9克,炙甘草,桔梗各3克,陈皮4.5克,浮小麦15克,大枣3枚。
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3次温服。一共开了三剂。
患者服用之后,食欲有所改善,大便变干了,每日一次,咳嗽略显减轻。再用5剂,咳嗽消失、出汗停止,食欲和大便都正常,孩子的精神头彻底缓过来了。
患者是先天脾胃虚弱,再加上久咳伤肺,导致了脾肺气虚。
五脏之中,脾属土,肺属金。土能生金。脾土是母脏,肺金是子脏。
中医里头有一个概念,就是子盗母气。子脏的病时间久了会波及到母脏。
小患者已经咳嗽一个月。肺有病一个月,就容易牵连到脾,导致脾气受到损伤。
这个过程也因人而异。很多孩子,就算感冒咳嗽了,他也能吃饭。因为脾气强。上文医案里的小女孩,之所以肺病及脾,关键在于脾气虚弱,她的“底儿”不厚。
脾气受损,土不能生金,这个肺气就变得越发虚弱,咳嗽不见好转。
脾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气受损,气血生化不足,就四肢乏力、精神倦怠。因为气虚,肌表卫气不足,所以津液不得固摄,她就多汗。便溏质稀,更是脾虚运化不及的写照。
所以就得健脾益肺,提升脾肺之气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熊老用的是异功散加减。
配伍里面的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和陈皮,就是异功散。就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,加上一个陈皮。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可以健脾肺之气,陈皮可以行气,入脾肺二经,既能健脾理气,还能止咳。
再用桔梗作为舟楫之药,载脾气入肺,再用浮小麦15克来止汗。大枣3枚,可以化生营血,使得气有所依。
万病之根,皆在脾。特别是小孩子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很多都可以归结到脾上来。比如说食欲不振、总拉稀、爱出虚汗、咳嗽不爱好、容易感冒、跑几步就累等等。应该考虑从健脾入手。这是一条基本的医学常识。
异功散配上桔梗、浮小麦、大枣,主要治的就是久咳、脾虚、多汗、乏力,证属脾肺气虚的。辨证属这个证,才能用。不是这个证,不能用。辨证的过程,必须专业、精准。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、《中医儿科学》、《中医方剂学》文章仅供参考、学习,不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配伍,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
点开